清明假期,全市共接待现场祭扫群众9.7万人次,参加祭扫的群众车辆2.9万台次,向群众赠送鲜花5.8万支(束)、寄语丝带7800条。咸阳市各地祭扫活动文明安全有序进行。
提升站位,精心安排部署。认真落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做好“清明”假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市安全生产暨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要求,3月1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殡葬工作推进会,对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3月20日,市民政局联合市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明确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服务保障、政策宣传等重点工作。3月30日,市民政局召开各县市区民政局局长会议,对清明节祭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推进。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坚持把清明节文明祭扫作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提前着手、抓早动快,及时制定了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实施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祭扫工作文明安全有序开展。
强化巡查,压实各方责任。3月3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带领市民政局负责同志对清明节文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市民政局成立13个由局县级领导带队,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全员参与的清明节祭扫服务和安全管理督导组,集中下沉到县市区和殡葬服务单位一线,对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市县两级对7个殡仪馆、5个城市公益性公墓、8个经营性公墓以及29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以“安全、文明、绿色、低碳”祭扫为重点,扛牢属地责任、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镇村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文明祭扫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宣传引导,倡树文明新风。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咸阳发布”“咸阳日报”“咸阳民政”等微信公众号及市政府、市民政局门户网站发布《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群众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奠等低碳环保方式缅怀故人。同时,通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向群众推送文明祭扫公益手机短信90余万条,在市区出租车LED屏播放文明祭扫宣传语,宣传文明绿色祭扫理念,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制作“平安清明·文明祭扫”动画小视频和音频资料,在小区、公墓进行播放。3月28日,市民政局联合渭城区民政局在渭城区西北一棉社区举办“清明共忆·文明祭祀”主题共祭活动,通过集体默哀、敬献鲜花、书写寄语、悬挂黄丝带等形式传递对亲人的思念,营造了文明、和谐、绿色、安全的祭扫氛围。
优化服务,保障群众祭扫。切实加强对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安全管控和服务保障的组织领导,督促各县市区集中对墓地园区特别是农村露天公墓、历史安葬点内杂草、枯枝、落叶等易燃物进行清理,杜绝防火隐患和死角,加强火源管控和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有序。各殡葬服务机构广泛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引导群众文明祭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